80万纠纷3天化解!大冶法院“立审执联动” 打造涉企纠纷高效化解闭环

发布时间:2025-03-31 点击数量:28

太棒了!这么快就解决了”3月28日,在大冶法院调解室内,随着被告大冶某置业公司向原告江苏省东台市工程设计公司全额支付欠款80余万元,一起跨省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画上圆满句号。收到欠款后,原告连连称赞

从立案到达成调解协议仅用3天时间!大冶法院通过立审执联动,创下涉企纠纷化解新速度也为平等保护外地与本地企业合法权益提供了生动实践。

2023年5月,原告江苏省东台市某工程设计公司(以下简称某设计公司)与被告大冶某置业公司(以下简称某置业公司)签订《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约定由江苏省东台市某工程设计公司承担某某豪庭”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某设计公司按约完成勘察并提交报告后,某置业公司未按合同支付费用。2025年1月,某设计公司起诉至大冶法院,要求支付80万元勘察费及违约金。

“如果走常规程序,至少要36个月,双方都拖不起。”承办法官柯彬接手案件后发现,某设计公司跨省诉讼成本高,某置业公司系初创企业经营压力,若简单判决还可能面临执行难。为减轻企业诉累,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保障某设计公司合法权益,他迅速向院党组报告,与执行局启动“立审执”联动机制,冻结某置业公司账户,为调解争取主动权。

“一般情况下,我们慎用财产保全措施,特别是某置业公司刚刚起步,更要慎之又慎!但为了平等保护企业,我们快刀斩乱麻,灵活化解矛盾纠纷。”柯彬介绍说。

3月21日柯彬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现场,柯彬从双方的实际困难出发,耐心疏导,既体谅某设计公司作为外地企业维权的不易,也理解某置业公司作为本地企业刚起步、资金紧张的难处。“勘察报告已验收合格,付款是法定义务;但置业公司还是刚刚起步,目前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资金周转困难也是事实。”他建议某设计公司适当放宽付款期限,同时告诫某置业公司“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今天失信可能失去明天的发展机会。”

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某置业公司同意于3月28日前支付80万元勘察费及其他费用,某设计公司则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签约当天执行局依法为某置业公司解除冻结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大冶法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立审执协调运行”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大冶法院平等保护异地企业的决心。柯彬表示,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执行难问题,提前采取保全措施,既保障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促使被告积极履行义务。同时,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避免了漫长的诉讼和执行过程,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实现“诊断+保全+调解+履行”的有效闭环,为同类案件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和司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