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扣押,被“割韭菜”不留根,法官 为暑假工“防割”放大招

发布时间:2022-07-14 点击数量:5741

暑假期间,中考、高考完的学生,还有那些早早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大学生,成为年轻人迎难而上、自食其力的缩影。打暑假工除了解决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难题,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为求职择业做好铺垫。

但一些工厂却将学生视为可以诱骗欺瞒的便宜劳动力,加上黑中介没有原则地抽成佣金,学生成了被收割后还不留根的韭菜,许多学生在打工时遭遇被欠薪后,还被扣押身份证、保证金等权益受损事件由于缺少劳动合同,难以认定劳动关系,或无法妥善留存证据,许多暑工都面临维权难题,既浪费了宝贵的暑假时间,可能遭受财产损失,乃至出现人身意外。近日大冶法院结合全国各地相关案例,提醒广大学生注意陷阱,防止“割韭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网络诈骗

打着招聘暑假工名义的新型诈骗,标榜高薪、日结、手机可操作的在线兼职、网络刷单,也有以兼职代理、收费培训等名目出现的广告。这些骗子在拿到学生的押金、培训费或代理费后,便关闭平台,删除联系方式。缺乏防备心的学生,还可能被开信用卡或被注册工商信息,留下无穷的烦恼。

法官支招:不要轻信在线兼职、“刷单”等违法兼职招聘广告,对超高收益的投资保持戒心,不要被暂时的盈利迷惑双眼,避免落入网络投资诈骗陷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千万别轻易将自己的电话、家庭详细地址、父母的联系方式等留给对方,以防被敲诈勒索。


2、中介黑手

中介无中生有以“急招”为幌子引诱学生报名,骗取“信息费”“报名费”,他们往往与企业勾结,缴纳一定中介费后,会提供几条用工信息,企业面试后,以各种理由认定学生不适合该岗位,不安排工作,而“黑中介”也不会退还中介费

法官支招:不要相信没有实体办公地点的电话和网络中介。要注意审核中介机构的资质、信誉。进门先看该职介机构是否有劳动部门、人事部门、工商部门颁发的相应证照,正规中介机构通常会将证照悬挂在办公地点的大厅等显著位置。若遇到职介中心提供虚假信息或与用人单位合伙欺诈等,一旦掌握确实证据,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3、强行扣押

上岗前,学生往往被要求交纳保证金、保密金,或被收取身份证、学生证作为抵押物。交钱后,招聘单位又以种种理由让学生回去听消息。有的单位在学生打工结束后,以扣留身份证、学生证相要挟,拒付薪金。此类押金还包括资料费、登记费、服装费和培训费等。


法官支招: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打工者收取押金、培训费等钱款的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正规企业的岗前培训都是免费或带薪的。若在打工时遇到此类情况,要坚决拒交,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变相传销

传销是目前学生打工中经常遭遇的陷阱。一些传销组织鼓吹自己从事电子商务、人际网络、网络销售、框架营销等,用所谓的“经济理论”“市场营销手法”欺骗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以销售员的名义上岗工作,公司却要求他们必须购进一定数量的商品,不得退货等等  


法官支招:非法传销特点是盈利与发展会员下线人数挂钩,在网购时代应警惕非法传销改头换面,切勿轻信“高额返利”“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果看到资本运作、消费返利、爱心互助、原始股、虚拟币、动态收益、静态收益、推荐奖、报单奖、对碰奖等传销惯用词,遇到收入门费、拉下线就要高度警惕并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以免被骗,甚至被控制

5、薪职诱惑

对不熟悉某些行业的求职者,开出极具诱惑力的薪水和身份标准。“保证年薪×万元以上”,或故意要招聘的职业修饰一番,例如把保险推销员说成“财政计划者”,把销售人员称为“业务经理”,把勤杂工说“办公文秘”等件,多是出现在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行业,最后能否实现,看求职者表现及能力,往往是苦干一场,离目标任务还差一大截。


法官支招:在对单位几乎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打工。面对高薪、身份诱惑,要谨慎辨识,一定要去公司实地看看,了解真实情况。切记,条件越优厚,薪金越高,越容易出问题,天上不会掉馅饼!

6、危险岗位

一些招聘信息以“零门槛”吸引大学生,入职后,实则是苦、脏、累、危险的体力活,由于不具备相关的技能,从事这种工作极易出危险。


法官支招:上岗前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明确双方权责,约定工作时间、内容、工资、支付方式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正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学们不仅要考虑到劳动量,还要考虑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休息、饮食等问题。

7、受伤拒赔

按照法律相关规定,临时工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用工关系的松散和灵活,导致学生一旦在工作中受伤,不能申请认定工伤。如何证明自己受伤与用工单位工作有关,索赔变成了一个难题。


法官支招:我国现阶段《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只调整就业形成的劳动关系,在校学生寒暑假打工,与单位之间并非劳动关系,不能签订劳动合同,不受《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打工的学生与单位虽然不属于劳动关系,但属于劳务关系,权益受到侵害时,学生可以先与用工单位自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学生打工时,一定多留个心眼,在打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一些证据,如工作服、考勤卡、工资签收记录等。

8、拖欠工资

暑假工最容易发生的纠纷就是薪酬纠纷,暑假工尽管可能会比较廉价,但也会出现一些老板拖欠工资的情况,有的合同到期不让走,否则扣押的一个月的工资。由于工作需要可能还需要加班,有些企业不给暑假工发放加班工资。


法官支招: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正式劳务合同,尤其要将工作时间、工资报酬、违约条款等内容约定其中,便于后期维权。遭遇薪酬纠纷时,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他们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或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