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一颗正义星

发布时间:2021-10-19 点击数量:383

法者,治之端也出自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君道》,承载着古人治国平天下的深沉关怀和内在逻辑。今年国庆,距离我走进大冶市人民法院工作刚好一个月,观看《正义之星》节目不仅让我对法律、对法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更让我时刻警醒自己勿忘初心与使命。节目里,赵鑫、周春梅、王小莉、范红海、罗光黔、杨军、周淑琴等18位英模法官的故事诠释着法治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他们群星璀璨,燃亮正义苍穹,让我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致敬英模,坚守初心

初进法院,映入眼帘的是门楼上雕刻的法徽法徽的特别之处在于中心是一架天平,“天平”作为一种衡器,象征着公平正义。天平刻在法院,也刻在每一位法院人心中。“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节目里的英模法官,多年来一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公平正义,以崇高的法治信仰、深厚的为民情怀、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感人诗篇。他们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向他们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他们,努力成为他们!

砥砺前行,不辱使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18位英模法官的故事让人动容,如梅花一般“不畏凌寒”的周春梅法官让我尤为折服。从湘西大山里走出的省高院法官周春梅,是乡里乡亲的骄傲,想找她“打招呼”的人也不在少数。拥有一槌定音的权力,更要遵守与之相应的纪律,否则,公平便岌岌可危。她不徇私情、公正司法,因多次拒绝犯罪嫌疑人向某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被行凶报复,不幸遇害,年仅45岁。这种用生命践行使命的崇高精神,令我感动流泪!非法学专业的我有幸通过黄石市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为大冶市人民法院的一我所在的科室是法院研究室,这是一个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行政枢纽,是一个需要有极强文字功底和领悟力的工作岗位一个多月以来,我也曾多次问自己,“我可以吗?”“我是否能做得更好?”《正义之星》告诉我,学无止境,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自信地说:“我能不辱使命”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节目中,罗光黔法官和同事从零开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环保法庭,‌‌走出了一条适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路;为了啃下扫黑除恶案件这块“硬骨头”,范红海法官在审理一起扫黑除恶重点案件时 ,连续端坐18天,创下了这家法院连续开庭的最长记录……我所工作的法院,看着身边人忙碌的样子原来那么美丽,那么充满朝气上班以来,我看到了大冶法院积极探索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法官们争当金牌司法“店小二”,积极对接辖区企业,全力维护公平正义,用实际行动助力大冶经济腾飞。这些优秀的人民法官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才取得让人为之钦佩的成就吗?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基层法院是实现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身处基层,我觉得找到了自己成长的沃土,沉淀自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也许当青春褪去,没有人会记得吾辈过往,但正义之路,星光灿烂,定能风雨无阻;为民之心,向着正义,自然无怨无悔。